产品展示
“关键技术不能仰人鼻息!” “国产数据库第一股”的三次生死抉择

发布于:2024-07-14 00:34:07  来源:产品展示  点击量:14次

  数据库,就是“放数据的仓库”。当数据量大了,就需要对“仓库”进行有序整理。

  作为数字化的经济的“根技术”,数据库的重要性不亚于芯片。然而,在国内数据库行业这个百亿级的大市场里,甲骨文等国外品牌曾占有90%以上的市场份额。

  面对国外品牌极难撼动的霸主地位,40多年来,武汉一群高校科研工作者从零起步,不断攻坚克难,即使面临三次惊心动魄的生死抉择之际,仍坚定选择“不要仰人鼻息,坚持自主研发”。

  6月12日,武汉达梦数据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达梦数据库”)成功登陆科创板,达梦数据(688692.SH)成为“国产数据库第一股”,铸造国产数据库行业新的里程碑。

  “数据库是什么?”1978年,当中国人民大学经济信息管理系首任系主任萨师煊第一次将“数据库”三个字写在黑板上时,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也产生了同样的疑问。

  那一年,34岁的冯裕才是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的一名助教,正在武钢学习。

  彼时,武钢从日本引进设备建造的“一米七”热轧线试轧成功。当日本人完成施工撤离中国时,他们就地销毁所有项目资料。“关键的核心技术还得自己研发,不能仰人鼻息!”这一幕深深刺痛了冯裕才。

  两年后的一次学术交流,一位美籍华人学者分享的“数据库”概念让冯裕才大开眼界。靠着一本英文字典,没有英文基础的冯裕才啃完了这位学者寄来的英文资料,研发国产数据库的信念也就此扎根心中。

  尽管数据库理论在上世纪60年代已然浮现,但对于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而言,数据库研究仍是“无人区”。

  很快,冯裕才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他以个人名义申请5000元科技贷款继续研发。随后,冯裕才又找来了上海交通大学的学生,一起做研发。

  国家“863”计划的提出,更坚定了冯裕才的信心。在中国科学技术需要奋起直追的年代,“863”计划着眼于事关国家长远发展和国家安全的最重要的高技术领域,以引领未来新兴起的产业发展为目标,突出战略性、前瞻性、前沿性高技术的自主创新,其中,信息技术入列七大研发项目之一。

  峰回路转。1986年,冯裕才为研发数据库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得3万元经费支持。那时候,一个项目的研究资金通常只有两三千元。

  1988年,冯裕才和他的团队基于Pascal语言开发出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获得成功。这是我国第一个自主版权的国产数据库管理系统原型,驳倒了中国没有能力开发国产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谬论。

  在中国坚持以自主创新迈向自立自强的年代,冯裕才研发出的国产数据库一鸣惊人,但自主创新面临的挑战远远没有结束。

  1992年,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达梦数据库多媒体研究所(以下简称“达梦研究所”)正式成立,核心研发成员是该校教师。

  1997年,科技部组织国内数据库行业首次“PK赛”,测试各家企业数据库产品的水平高低,达梦研究所在比赛中一举夺魁。此后连续5年的比赛中,达梦研究所均独占鳌头。2000年,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武汉达梦数据库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然而,在2003年的比赛中,达梦数据库最新的第三代数据库产品DM3得了个倒数第一。

  那一年,开源研发成为流行。“除了达梦数据库,其他所有公司都用国外公司开源的数据库产品做研发,这相当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冯裕才说。

  一直以来,达梦数据库主要靠比赛奖金“供血”,“颗粒无收”对公司是致命的打击。

  那时候,公司研发团队八成以上的人都支持开源。冯裕才等“少数派”则认为,开源对达梦数据库的知识产权、信息安全、创新和企业文化都将带来致命问题。“开源代表着放弃核心技术,同时承认国产数据库比国外差,那么,达梦数据库前20多年的研发就白做了。”冯裕才说服了研发团队。

  最终,公司坚定了不开源的决心,选择向“巨人”发起挑战。然而,对于是继续改良DM3,还是全力研发DM4,企业内部再次产生分歧。

  此刻,距离2004年的测试仅剩短短7个月,按照常规的研发工时计算,新一代DM4数据库至少需要两年半时间才能完成。面对紧迫的时间压力和严峻的市场形势,达梦数据库果断决策:放弃正在进行的DM3项目,集中上海和武汉的团队全力研发DM4。“人的能量极限,在特定条件下才能充分的发挥。有时候,就是置之死地而后生。”冯裕才说。

  就在那一年,位于华中科技大学南门对面的产业大厦9楼,二三十名工程师在机房里开始日夜兼程的奋战,全身心投入DM4的研发。

  经过7个月的艰苦努力,2004年,达梦数据库带着全新的DM4数据库参加测试,最终,DM4以超过国内开源数据库一倍的速度摘得桂冠。

  重返巅峰的达梦数据库向国人证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才是国产数据库的核心竞争力。

  2004年的“生死一战”,让达梦数据库意识到,研发型企业一定要具有造血功能,不能躺在研究成果上睡大觉,要走市场化道路。

  在此之前,DM2的市场化运用较少,收入只有数十万元。即使是在DM4研发成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特别难找到敢于尝试国产产品的客户。

  “在数据库领域,面对国际市场中的强大对手,我们是渴望并正在长大的小孩子”,回首来时路,冯裕才不禁感慨。

  数十年间,以达梦数据库为代表的国产数据库自主研发企业艰难“破冰”,一点点撕裂国外数据库巨头固若金汤的防线。

  中国电力财务有限公司成为达梦数据库软件首个破冰的公司。1997年,达梦的第二代产品DM2诞生后,中国电财华中分公司财务应用系统就首次使用了DM2,对DM2的产品化提升起了决定性作用。这也是国产数据库最早实现应用的案例。

  2014年起,随着国内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整体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国内市场需求出现重大变化,大数据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业内陆续诞生了100多家数据库公司。然而,开源的开发成本更低、上市周期更快、成熟的技术基础带来的更小风险,都让达梦数据库这样坚持不开源的企业成为稀缺。

  2015年6月,达梦数据库另辟蹊径,对外发布“大数据平台战略”——结合大数据、云平台等新领域,丰富产品线,构建一体化、全方位的大数据解决方案。

  达梦数据库意识到,国产软硬件要实现科技自立,必须摒弃一家独大的想法,整合产业链资源、寻求上下游合作,建设全产业链的自有生态。依托这一平台,达梦数据库和中软、东软、浪潮、华迪、曙光、华宇等结成伙伴联盟。目前,达梦数据库已与产业链上下游多家厂商完成9000余款产品兼容适配,全面兼容网信生态,并与重点行业千余家TOP级ISV及渠道伙伴达成深度合作,凝聚起强大的产业生态合力,赋能金融、能源、航空、通信、党政机关等数十个行业领域。

  “40余年来,达梦从始至终坚持走自主原创的技术路线不动摇。站在新的起点,步入新的征程,达梦数据将继续坚守产业报国初心,立足国家发展的策略需求,坚持原始创新、独立研发,全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推进国产基础软件的自主创新,为数字中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冯裕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