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贴吧
【金融头条】“亲自出马” 招揽精英 银行下场干催收

发布于:2024-06-24 11:58:51  来源:开云贴吧  点击量:14次

  “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有法律、金融等专业背景”“信贷和风控经验”“五年以上催收相关工作经验”

  6月份以来,银行抛出的一份份“高级催收人才”的招聘广告,揭开了催收行业变化的一角。

  催收行业曾被外界视为“不论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的低门槛行业。以往,银行出于成本、效率以及声誉等方面的考虑,通常会将不良资产催收业务外包给催收公司。如今,作为传统金融正规军的银行正在纷纷亲自下场,自建催收团队。

  截至目前,包括交通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上海华瑞银行、微众银行、湖南三湘银行在内的多家银行相继发布关于催收人员的招聘信息。

  在中小银行负责催收工作的一位人士称,银行搭建自己的催收团队,是在多重因素交叉影响下的结果。一方面,近年来银行的不良贷款规模攀升,催收市场相应扩容;另一方面,管理层加强对银行催收业务的监管,对业务的合规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过,这并不代表银行与第三方催收公司的合作将“一刀切”。他坦言,双方仍存在合作空间。

  与此同时,催收人员的招聘条件不同于以往刻板印象中低门槛、低学历的要求,当下,银行向具备高学历和拥有专业素养的催收人才抛出“橄榄枝”。

  在业内人士看来,银行招聘高级别催收人员,既是为满足业务合规需要,减轻资产质量下降带来的压力,也还是为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探索新型催收模式,提高催收效率。当然,搭建催收团队也势必需要银行投入更多的资源和精力去运营和管理。

  经济观察报梳理发现,多家银行近期密集发布催收岗位相关的招聘信息。这些在银行招聘中不常出现的岗位,有着不低的“门槛”。

  例如,部分招聘信息数据显示,银行的贷后预警和催收管理专员,不仅需要本科及以上学历,具备金融或有关专业背景,以及信贷业务知识和风险控制经验,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强大的数据处理和逻辑思维能力。

  更高级别的贷后预警和催收管理经理岗位,工作职责涵盖预警与管控策略制定、优化,挖掘业务价值,与催收业务联动严控风险,岗位人员需具备催收风险管理经验,解决业务问题,快速制定解决方案并推进落地,同时开展贷后管理效率提升手段创新;还需处理复杂金融风险管理任务,强调对业务需求的理解和外部资源整合能力。

  根据湖南三湘银行发布的招聘信息,应聘者需要具备五年及以上催收及相关行业管理或工作经验。

  其中,高级催收管理人才需要负责制定和执行催收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督导逾期客户催收工作,及时跟踪后续情况,定期管理和分析催收数据,结合数据来进行监控、分析各部门催收情况,制定和调整催收策略,以及管理并辅导业务部门完成各阶段的催收业绩指标。

  高级电催人才要求负责制定和执行电催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负责管理电催团队,对不同风险程度的逾期客户催收工作进行督导并及时跟踪后续情况,同时定期对相关电催数据来进行管理和分析,结合报表数据,监控、分析各部门催收情况,及时作出调整催收策略。

  一位城商行人士称,从银行招聘信息就能够正常的看到,有别于传统印象中的催收人员,银行想要的催收人才需要有更多的专业技能,为此设置了更高的门槛。这些高级别催收人才要么是同业的金融科技部人员,要么是网络大厂的核心人才。因此这类人才多是通过内部推荐招聘到的。

  从各家银行的招聘信息看,催收岗位的薪资构成一般是底薪加上提成。设在二三线元起步;设在一线万元起步。此外,银行对该岗位还设有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以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效率,比如专项清收的特殊奖励。

  上述在中小银行负责催收工作的人士称,全部符合或者符合多项招聘要求的应聘者十分稀缺,再加上此前催收行业负面新闻频出,导致很多人对这个行业戴着有色眼镜。这也代表着,银行需要投入更多的薪资成本。

  上述在中小银行负责催收工作的人士称,要账本身就是一个苦活儿,催不好就会被客户投诉,贴上恐吓、骚扰、黑社会等暴力催收的标签。对银行而言,不催可能会变成坏账,催了又怕激起矛盾。为降低经营成本和提高催收效率,很多银行将催收业务这个“苦活儿”外包给第三方催收公司。

  据悉,银行内部催收工作一般分散于多个部门,比如大额对公业务通常归资产保全部门催收,针对个人的信用卡不良则由卡部或零售信贷部门接手。催收方式主要是进行电话催收,有抵押的处置资产,无抵押的则上报征信并启动诉讼程序。对于整一个流程下来仍未成功催收的借款,银行会将这些资产打包转交给第三方催收公司。

  一位曾在一家第三方催收公司工作了三年的人士称,一般外包出去的账肯定都不太好收。他最初进入催收行业,主要是看中了在入行低门槛的同时,可以拿到高薪资。

  他在岗前培训时才了解到,做一名催收员,除了耐心和细致外,还需要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分析客户还款能力和意愿,制定合理的还款计划,跟踪执行情况。如果有相关法律知识,更是锦上添花。

  他的工作面对的是借款逾期的客户。有些讲道理的客户还好沟通,有些不讲道理、不配合的借款人,会反过来威胁和辱骂催收人员。一般遇到这一种情况,他只能保持冷静,避免引起冲突。

  他坦言,电视剧里呈现的上门泼油漆、暴力催收等行为,现在是不有几率发生的。最有效的催收做法就是拿到借款人的通讯录,给借款人的亲朋好友打电话、发信息。很多时候借款人会迫于面子和舆论压力,把钱还了。

  该人士称,都知道借钱容易要钱难,眼下经济不好,还不上账的人慢慢地多。银行的业务需求很大,但要账真的很困难。市场之间的竞争加剧和监管部门对催收行业的管理越来越严格,是催账难的主要的因素。一旦被投诉,催收员就要被扣工资甚至开除。很多第三方催收公司的业绩都不好,人员频繁更换,导致团队稳定性下降,进而陷入恶性循环。

  在经济形势的波动下,部分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受一定的影响,导致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不断攀升。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为3.95万亿元,较年初增加1495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62%。此外,商业银行2024年一季度末不良贷款余额3.4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1414亿元。

  上述在中小银行负责催收工作的人士称,在银行业净息差承压之下,向不良资产要利润成为共识,这也代表着银行需要更直接、更高效的催收手段。自建催收团队能保证银行在催收过程中拥有更大的自主权和掌控力,通过加强团队建设和培训,银行可以培养出一支专业、高效的催收团队,快速响应市场变化,灵活调整催收策略,从而更有效地推动不良贷款的回收。

  该人士称,虽然外包催收企业能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缓解银行的催收压力,但其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为了收回账款,近些年第三方催收公司在催收过程中使用的个别手段有些过激,监管部门出手开始整治,屡屡开出罚单。在监管重拳整治和行业不良率攀升之下,银行让催收业务重新回归,也就不难理解了。

  上述城商行人士称,第三方催收公司的服务的品质处于参差不齐的阶段,一不小心就会被投诉存在暴力催收等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给银行带来声誉风险。同时,催收公司在开展催收业务时也有几率存在侵犯隐私权的风险,这是法律模糊地带,日常很难界定。因此,银行选择自建催收团队能更好地控制这些风险。

  5月15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互联网金融贷后催收业务指引》(下称《指引》),对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自行开展或委托第三方催收进行了严格的规范,提出对于有条件的金融机构可组建专门负责催收业务的部门;金融机构应切实履行贷后催收业务主体责任,慢慢地增加本机构催收能力建设,审慎实施外包;同时,应加强对第三方催收机构的管理、监督和检查。《指引》对催收时间做了明确规定,催收作业不应在每日22:00至次日8:00催收;单一债务人拨通电线次等。

  面对每天必须拨打上百通催收电话的业绩考核,以及越来越难完成的回款任务,上述曾在第三方催收公司工作的人士索性辞职另谋生路。

  看到银行自建催收团队的消息,他并不意外。在他看来,随着监管政策的不断收紧,银行对于催收业务的合规性要求慢慢的升高。为了尽最大可能避免因第三方催收公司的不当行为损害银行声誉和客户关系,银行选择自建催收团队成为一种更为稳妥的方式。这样,银行能更加严格地监控和管理催收过程,确保催收行为符合法律和法规和监管要求。

  该人士称,他也曾考虑应聘银行的催收岗位,但是自己只有大学专科学历,卡在了学历这一关。

  经济观察报在采访中发现,告别过去简单粗暴的催收方式,银行招聘高学历人员自建催收团队,也与银行智能化转型息息相关。

  目前,银行正在探索借助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大数据和机器学习实现自动化、数据驱动和个性化催收。比如,银行在催收时自动识别欠款人、自动发送还款提醒和自动跟踪欠款行为等,然后根据欠款人的历史还款数据、财务、征信等信息制定更科学的催款策略。

  在上述城商行人士看来,银行自建团队不意味着与外部第三方催收公司的合作完全终结。银行内招催收并不是为了替代外包,而是为了更好的提高效率。在过去的人海战术下,不管是内招还是外包,效率都是一样的,因此一定要选择外包来减少相关成本。但在智能化催收趋势明朗的当下,银行拥有一支高素养的内催团队,或许能在满足合规要求的同时提高催收效率、降低催收成本,在未来竞争中实现弯道超车。未来银行可能会将前端催收全部交给机器完成,那些“疑难杂症”则交给第三方催收公司。

  银行业资深研究人士顾嘉欣称,银行进行催收岗位招聘并非都将外包转成自营。每家银行的情况并不相同,大多采用自营与外包结合的模式。

  以交通银行信用卡中心为例,该行目前对外公布的委外催缴合作机构名单有207家,包括43家催收公司和164家律师事务所。部分银行对外公布催收号码或合作催收机构的名称,例如邮储银行个人贷款贷后回款与催收官方号码数量为48个,浦发银行信用卡中心委外催收机构名单中包含54家催收机构以及187家律师事务所。

  顾嘉欣称,在平衡催收的外包与自营比例时,银行通常会从需求、成本和效果等多重维度做全面考量:

  首先,银行会依据自己的业务需求和规模来决定催收的外包与自营比例。如果银行的催收业务量较大,可能更倾向于外包一部分催收工作,以减轻内部催收团队的压力。同时,银行也会考虑不同催收业务的复杂性和风险程度,将高风险或复杂的催收业务划归自营,以确保更高的催收效果和合规性。

  其次,银行会对外包催收和自营催收的成本进行详细的效益分析。外包催收可能具有较低的固定成本,但可能面临较高的佣金费用;而自营催收需要承担较高的固定成本,但长久来看可能具有更低的边际成本。因此,银行会考虑催收成本、回款率、坏账率等因素,选择成本效益最优的催收模式。

  此外,催收效果和合规性也是银行的重要考量因素。外包催收公司可能具有更丰富的催收经验和更专业的催收技巧,可提升催收效率;但也有几率存在合规风险,如不当催收行为、泄露客户信息等。因此,银行会慎重选择拥有非常良好声誉和合规记录的催收外包公司,并与其建立严密的合作伙伴关系,以确保催收工作的合规性和最终效果。

  在磐锋科技创始人盛洁俪看来,自建催收团队到底划不划算,其实是落在成本投入、催收成效和合规性三个方面。

  盛洁俪称,一般而言,银行自建催收团队的成本高于外包。首先,在人员招聘成本上,银行需要支付招聘渠道的费用、筛选和面试的时间成本等;其次,在员工素质培训成本上,银行需要投入大量的培训资源,使催收人员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再者,在员工的薪酬、福利、办公场地、设备等方面,银行都需要持续投入。此外,银行还需要仔细考虑管理成本,包括管理人员的费用和内部管理流程所耗费的资源。

  盛洁俪称,至于外包催收,银行通常只需按照一定的比例支付服务费用,或者根据收回的款项给予提成。外包公司通常也能利用规模经济和专业分工,降低单位催收成本。并且,银行无需为外包公司承担办公场地、设备、人员管理等方面的费用。

  盛洁俪称,银行自建催收团队这件事也不能单单从直接费用成本来衡量,也需要看到自建团队对银行内部流程和客户信息的熟悉程度高,并且在合规性以及服务质量的把控上都更具有优势。

  实际上,已有多家银行因对第三方催收公司管理不到位而收到监管部门开出的罚单。

  今年4月,兴业银行信用卡中心因对外包催收机构管理不严,被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责令改正,并处罚款40万元;2024年1月,由于委外催收业务管理不到位,平安银行信用卡中心被罚200万元。

  上述在中小银行负责催收工作的人士称,在自建催收团队的过程中,银行面临最主要的挑战是如何平衡催收效率和合规性。一方面,银行需要提高催收效率以快速回收不良贷款;另一方面,银行也需要确保催收行为的合法合规性以避免法律风险。因此,银行需要在两者之间进行权衡和取舍,找到最对自己最合适的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