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自动化
鸿蒙系统与安卓彻底切割未来胜算几何?-潘攻愚

发布于:2024-06-24 11:59:30  来源:工业自动化  点击量:14次

  “华为被历史摆在了一个不进则退的地位,科海无边,回头无岸,错过了历史发展机遇,将会全军覆没。”

  ——1992年,华为总裁任正非带领团队第一次踏出国门,在美国国土上发表了上述断言。之后这句话就如同被反复验证过的IP一样,在华为的诸多关键发展时刻时被频繁调用。6月21日,2024华为开发者大会。它再次展现出了应有的预见性的魔力。

  在开发者大会主题演讲中,有关全场景智能HarmonyOS NEXT Beta版的推出、生态完善以及原生应用就占据了整个活动时长的三分之二。华为官方公告显示,HarmonyOS NEXT Beta版底座全线自研,去掉了传统的AOSP代码,仅支持鸿蒙内核和鸿蒙系统的应用,减少了40%的冗余代码,使系统的流畅度、能效、纯净安全特性大为提升。

  至此,HarmonyOS将彻底与安卓切割,不再向下兼容,一个真正的“鸿蒙时刻”到来了。

  多名手机行业资深分析师不约而同地向观察者网表示:这也许是20年内中国IT业最大的事件,能做到与苹果iOS、安卓三足鼎立,所带来的消费类电子生态变革将足以震撼全球。

  这次开发者大会的内容也契合了四月份华为轮值主席徐直军的声明——打造鸿蒙原生应用生态是2024年最关键的事情,可以说,HarmonyOS的迭代是华为今年战略路线G手机新品发布、盘古大模型和昇腾系列处理器的升级。

  2024年以来,我们正真看到了华为在HarmonyOS原生态应用上的诸多新动作。4月份智界S7开启海量交付,也成为华为鸿蒙智行的旗舰之一,在此之前,阿里云、高德地图、微博、B站、小红书、爱奇艺、喜马拉雅、央广网、美团、WPS Office、招商银行等头部应用已完成HarmonyOS NEXT App测试版本开发,启动了鸿蒙原生应用开发。

  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在现场介绍,华为力求今年在中国市场把智能手机使用时间超过99%的5000个应用全面迁移到鸿蒙原生操作系统上,目前已完成了1500个。

  海量智能终端支持下的操作系统,无论苹果iOS、iPadOS等还是安卓系统,看上去每年有潜在的上千万甚至上亿级别的增量市场,但若从市场占有率(market share)的角度去看,操作系统是一个all or nothing的生死搏杀场。诺基亚、微软、魅族等前车之鉴一再说明,一套独立的操作系统市场占有率达不到一定的数值临界点,之前所积累的成长资历非常有可能在极短的时间被竞争对象迅速蚕食,从10%到0%也许只有18个月的时间。

  号称“鸿蒙之父”的华为前终端BG软件部总裁王成录曾经说,鸿蒙系统只有突破了16%的“生死线”市场占有率,才能算是走到能存活的第一步。据去年华为开发者大会上公布的数据,HarmonyOS 4系统升级设备数已达6000万,平均每天增加120万用户。综合之前的华为总裁任正非基于广泛市场调查与研究的数据,基于鸿蒙开源所涵盖家电、手机、智能汽车应用场景已经突破了6亿终端量大关,今年则突破了9亿,对比iOS和安卓终端量,基本上已经过了16%的生存门槛。

  用户量是鸿蒙操作系统的“骨血”,其“灵魂”则要靠全球广大的开发者赋予,这也是目前鸿蒙和前两位竞争对手最大的差距,即需要一个广袤无垠的平台,让开发者们集群汇智。

  2023中国国际嵌入式大会上,华为开发者联盟运营部部长黄波就表示,HarmonyOS生命线亿个最终用户之外,还一定要达到千万级的开发者数量。时至今日,鸿蒙已经聚集了254万开发者。

  对此,知名消费类电子咨询机构Canalys高级分析师朱嘉弢在接受观察者网采访时也表示,从纯技术的开发层面上看,鸿蒙做到不再兼容安卓并不难,最大的瓶颈是把所有主流的APP去牵引到原生鸿蒙生态中,并且积累起大量的开发者资源。

  2023年8月,鸿蒙市场占有率升至8%,同期安卓、iOS占有率分别为72%和20%。可以说,当鸿蒙生态决定要独立行走之时,就处在穿越生死线的生死时刻。

  全场景智能HarmonyOS NEXT推出,第一个关键词就是全场景,即统一生态,统一体验。

  我们相信主持鸿蒙项目的华为高层,以及初代开发者们都细心研究了诺基亚、微软、三星等挑战安卓和iOS未能成功的深层原因。那么,既然当年雄心勃勃的功能机老大,以及刚开始吃第一波安卓红利的三星,另起炉灶的努力均以惨败告终,他们为华为鸿蒙踩掉了哪些地雷?

  15年前移动端操作系统还处在“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的野蛮生长期,有野心研发一套独立操作系统的手机厂家还有诺基亚和三星,但前者的塞班系统(Symbian OS)和后者的BADA纷纷败下阵来,成为Android和iOS眼中的冢中枯骨。

  塞班、BADA的失败,其原因整体看来可以分成两个维度,一个是对操作系统底层架构和市场之间的竞争战略性研判出现重大失误,一个是自身没有打造起足够的能“催熟”、“投喂”操作系统的体量。

  塞班的内嵌式操作系统因为过于执著理想化的安全模式,再加上诺基亚手机市场占有率遭遇断崖式下跌,失去了宝贵的测试时间和空间;晚于塞班一步的三星BADA也未能掀起后浪,寥寥无几的开发商被Android收编通吃。碎片化的开发者在面对诸多操作系统平台的时候,往往面对“一桃杀三士”的生死博弈,趋利避害,相比之下,Android显然更合适成为初创开发者的避风港。

  微软收购诺基亚手机业务之后,塞班系统摇身一变成为了Windows phone系统,但这一步棋一大失误之处在于,当应用软件生态的规模尚未形成雏形之时就贸然向对手开放自己的核心应用软件,如windows office向安卓开窗借景,结果是安卓破门而入,蚕食掉微软市场占有率之后稳固了和iOS两分天下的局面,对诺基亚和微软手机操作系统来说这是非常典型的现实版的“七窍通而死”。

  诺基亚的塞班,三星的BADA,还包括之前的黑莓BlackBerry OS,平均存活时间都没有超过4年,这些前车之鉴都能成为华为鸿蒙OS前进路上的灯塔。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8月份鸿蒙1.0发布之时,华为常务董事余承东曾经两次提到谷歌对外界来说尚显神秘的Fuchsia系统,他指出,Fuchsia也是基于微内核的,可适配各种各样硬件终端,但是 Fuchsia还不是分布式设计,性能一般,但鸿蒙OS是全球第一个基于微内核全场景分布式OS,基于这样的技术赋能,分布式软总线可以让同一个帐户下的多种终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硬件能力跨终端之间调用。

  相比鸿蒙,谷歌官方很少给Fuchsia操作系统设定某种既定目标,但它存在的目的和鸿蒙有一定的重叠之处,即消除物联网碎片化弊端。按照基本的软件制造逻辑,恐怕没有哪家公司比谷歌更能了解Android的界限。在Android诞生不到5年之后,谷歌就开始有计划地打造一项重要的跨平台操作系统计划——Fuchsia,它与鸿蒙一样,采用的是开源和微内核系统。

  多年下来,Fuchsia依然还处在较低层次的将覆盖面扩展到桌面上。也就是说,它在手机移动端的假想敌是苹果的iOS,PC端则把炮口对准了微软的Windows。

  在某种意义上,谷歌开源社区以测试代码对基于麒麟970芯片的荣耀Play智能手机进行了全面的测试,同样开源的Fuchsia(不会再使用Linux内核,而是基于Zircon微内核)客观上充当了鸿蒙2.0的孵化器。

  相比这些前辈,华为的一大优势就是有着主打消费终端的强大自研产品矩阵。朱嘉弢指出,微软和谷歌一直缺乏硬件级的旗舰产品,在软硬件协同上缺乏一些锚点,而且双方都在应用市场的分成上赚了不少钱,进一步研发对抗安卓和iOS的动力不足。

  反观华为,2023年8月,搭载华为自研芯片麒麟9000S的Mate 60系列手机甫一推出,就点燃了中国消费者热情,成为了中国国内手机市场上的热门机型。毫无疑问,华为几十年来在通信终端、智能家居、手机等领域的深耕,为HarmonyOS NEXT加速商用化布局做了雄厚的历史铺垫。不过,朱嘉弢告诉观察者网,华为暂时不会急于把所有的手机机型都纳入到HarmonyOS NEXT架构中,而是会选择一个渐进的过程,这样的一个过程涉及到软硬件结合问题。

  海外的某开发者也在社会化媒体上指出(如下图),华为的这个打法和苹果差不多,当初苹果PC也是逐渐从x86架构中剥离出来,时至今日,x86架构下的苹果操作系统还能收到macOS的更新信息,直到有一天macOS完全终止向x86提供更新信息服务。

  在2019年8月东莞举行的开发者大会上,华为“鸿蒙初辟,混沌始开”。之前犹抱琵琶的鸿蒙OS(HarmonyOS)正式横空出世;2020年8月中旬华为手机芯片被“全面断供”之后,外界也在翘首以问,新一代华为鸿蒙ECO进度条到底走在了怎样一个位置上。

  追古知今, 我们不妨回顾一下HarmonyOS从1.0到2.0升级的方法论,草蛇灰线之下,当时的演化路径已经孕育着未来HarmonyOS独立、腾飞的种子。

  彼时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在当届开发者大会上宣布,2021年华为手机将全面支持鸿蒙OS 2.0。从此之后,HarmonyOS开始了稳步有序的迭代。自那以后我们大家可以发现HarmonyOS各版本与初始版有着严丝合缝的统一性,几乎没有出现任何微调或者外界所分析的因为外部形势变化而产生的自研路径的分歧感,这也体现了在越来越紧迫的制裁形势下的企业定力。

  在鸿蒙初开之时,华为在鸿蒙的现实性与可能性这两点上,如何保持舆论可控的期待值下了很大功夫。连续多年的开发者大会上,余承东都在反复强调鸿蒙系统的技术逻辑并非是对抗和竞争,而是必要的生态梯队性替代。从一开始,鸿蒙采取的就是折中策略,采用双框架系统,既有华为自研的鸿蒙内核,也有安卓开放源代码项目(Android Open Source Project,AOSP)中的开源代码,使系统既可以运行鸿蒙原生应用,也能兼容安卓应用。可见,华为尽可能降低舆论对鸿蒙OS与谷歌安卓和iOS分食移动终端客户的锋芒感,相应地也就淡化了在芯片断供的背景下操作系统研发的自救性特征。

  这样的处理方式,既保留了和谷歌进一步合作的可能,也可以为华为拓展鸿蒙OS容错率增加了很多难得的回旋空间,避免让鸿蒙掉进某些海外媒体解读的那种“伪安卓”的陷阱。

  基于此,我们才能理解鸿蒙诞生之初,就与手机终端保持了微妙的距离感。任正非接受法国媒体Le Point采访时说,鸿蒙本身“是为了做物联网来用的,比如自动驾驶、工业自动化,因为它能够精确控制时延在五毫秒以下,甚至达到毫秒级到亚毫秒级。”因此,基于物联网(loT)理念存在的鸿蒙OS,还可以巧妙避开谷歌和苹果赢者通吃的零和游戏话语中。

  HarmonyOS把与苹果iOS系统的差异化竞争的核心点放在了“开源”二字上。2020年的开发者大会上,余承东还明确了鸿蒙2.0的开源时间节点,当时预计到2021年4月份,将面向内存128MB-4GB终端设备开源,10月以后将面向4GB以上所有设备开源,而且2.0版本相比1.0版本的提升之处是前者会扩展到更多的智能设备,包括穿戴设备和手机,当然这也是华为电子消费终端业务的重点,无疑,这个过程和提升EMUI构建能力是同步进行的。

  总之,我们不难发现,华为HarmonyOS系统的打造走的是一条陶渊明笔下《桃花源记》之“初极狭,才通人”的路数,技术路径看似在Android和iOS的逼迫下很狭窄,但迈出第一步之后,应用前景的确也是无限广阔的。

  华为若想师Android与iOS之长而制彼,就需要深刻理解并且集二者之长。iOS操作系统从2007年开始,经过了十几年的版本演进,升级过程细致绵密,依靠着模块权限的严格控制和相对封闭的系统,保证了操作系统的安全性和演化路线的高度一致,而基于Linux的四层结构的自由及开放源代码的Android,也升级换代了几个版本,它的最大问题是安全性以及不可避免的终端碎片化。

  华为鸿蒙系统1.0的demo版,也许是考虑到了物联网的本身特性,并没有像外界预料的那样用手机作为接入口,而是选择了智能电视,当然另一个考虑很有可能是智能电视更能在千人会场中体现物联网的直观性。进一步讲,HarmonyOS力图建立一种跨终端的生态共享系统,为了实现跨终端的无缝协同体验,必须要实现模块化耦合,于是我们发现鸿蒙采用的是业界并不陌生但极具有争议性的微内核(micro kernel)面向全场景的分布式操作系统。

  海外的某开发者三年前就已意识到鸿蒙的一大优势:一个系统贯穿不同终端(@quora)

  当时鸿蒙的架构将Linux内核做了具体而微的处理,剥离开了设备驱动程序和文件系统,只保留处理时间、内存、通信和终端等基本功能的资源管理程序,因为集成的程度更低,所以称之为“微内核”,区别将文件系统、设备驱动和资源管理三驾马车融于一身的Android和iOS宏内核。把文件系统、设备驱动程序单独拿出,并且做模块化耦合,就可以对不同设备做弹性和非常灵活的部署,其它硬件就可以更便捷地调用这些耦合模块,为设备密切互动提供了一整套协作机制。

  打个比方,高倍度数的天文望远镜、音箱和投影仪,经过华为鸿蒙系统的硬件模块耦合之后,就可以连接起来做成一个有关星体运转的实时纪录片,换言之,外放、摄制和音频模组被虚拟整合化了,成为了一个有机的合作整体,与此相应地,手机的各个重要硬件如内存、处理器和屏幕实体硬件也可以做一种去中心化的耦合。

  我们可以拿国家行政组织架构对Android和iOS的宏内核以及鸿蒙OS的微内核做一个类比。宏内核就如同中央指令集合度高的郡县中央集权制,编户齐民,政令法度垂直一体,地方各版块仅有协调上下之权,牺牲自治的自由度换取指令的无差别辐射;而鸿蒙微内核则采用裂土分封制,封地无论贫瘠富饶与否,一律模块化,中央让渡财政和人事权力,得到补偿的是更多“诸侯”的加盟,以及中央与地方的双向安全,因为微内核天然没有也不需要ROOT权限,每一层进行了线程调度,放入微内核,然后对每个模块进行加锁,外核服务相互隔离,无法单独用一个虎符(指令集)攻破中央,这样就完成了对Android和iOS的集成优化。

  除此之外,鸿蒙还可以利用方舟编译器改造Android原生态APP,提升系统的流畅度、响应速度和运算性能(从2021年的视角来看,当时业界风传鸿蒙理论上比Android快60%的结论并非没有理论基础)。

  自2023年年初以来,从一池春水到滔天巨浪,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场划时代的ICT产业革命。霎时间,无论在云端还是端侧,LLM大模型已呈百家争鸣之态。AI PC,AI手机等新概念横空出世,无人驾驶、智能家居、智慧城市、人形机器人等应用场景和新产品形态的纵深拓展和落地,叠加资本市场对相关概念股的热切追捧,以AIGC为牵引的万物互联时代正在加速到来。

  前不久苹果开发者大会上所公布的iOS的智能化路线图再次说明,操作系统与AI的强力耦合是一条必走之路。华为在2023年8月发布的鸿蒙4.0系统中,就结合了华为盘古大模型的能力,使语音助手小艺能与用户自然对话,HarmonyOS NEXT全场景智能生态的推出是端侧AI落地的一次勇敢的尝试。

  不过,HarmonyOS NEXT Beta版刚刚上路,系统与AI算法的同步迭代前途也布满了荆棘。

  首先,开发和维护鸿蒙应用会带来一笔新的开支和更高的人力成本,尤其是华为一直标榜鸿蒙自研而非采用通用性的开发工具,势必要开发者通过培训学会,很多软件企业只能让安卓或iOS开发者转去做鸿蒙应用开发,美团采用了6个星期的高强度培训,以打“歼灭战”的规模和决心让企业内部的超过百名研发人员加急完成了和鸿蒙的对接(如下图),这恐怕是广大中小App开发者所难以做到的。

  其次,华为方面表示,目前海外手机暂无使用HarmonyOS的计划,海外消费者可通过搭载EMUI版本的华为手机继续安心使用安卓应用。华为在海外手机依然无法突破谷歌“全家桶”卡脖子的情况下,没有办法获得国外开发者对鸿蒙开发过程的实操反馈和AI数据投喂,只能以内循环的方式寻求国内开发者增量,目前距离千万级别至少还需600万开发者继续加入进来,万里长征只走完了第一步。

  最后,盘古大模型与HarmonyOS NEXT Beta版的嫁接,无论是训练还是推理尚有不少ToB到ToC应用的鸿沟要进一步打通。

  不过,鸿蒙OS的优点是从一开始就跳出了手机操作系统大战的窠臼,而是以更高更广阔的LoT理念指引微内核全场景分布式OS前进,在更强大的研发定力和路线准则的指引下,辅以国内海量的成熟终端市场,我们期待在明年的同一时刻,HarmonyOS NEXT能展现出更为茁壮和矫健的身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