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公告
喜迎二十大·奋进双一流 机电及自动化学院:党建业务双向赋能 助推一流学科建设提质增效

发布于:2024-02-14 01:03:06  来源:媒体公告  点击量:14次

  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近期我校推出“奋进双一流”栏目,邀请各单位围绕如何进一步贯彻落实习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及学校第六次党代会部署、“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大目标,谈未来发展的想法思路、行动措施,凝心聚力,推动“双一流”建设。

  机电学院拥有较好的发展基础,接下来,学院将如何进一步树牢一流意识,推进建设一流学科、专业、队伍、平台等,快速推进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机电学院有着坚实而辉煌的历史,是学校办学事业中多个“0”变“1”的诞生地——首个博士学位授权点、首获国家科学技术创新奖项、首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首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银奖等。学院现拥有“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智能制造工程”自主设置目录外二级学科博士点,“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机械”专业硕士点,设有机械工程、智能制造工程、测控技术及仪器、工业设计、车辆工程等5个本科专业,机械工程、工业设计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车辆工程为福建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围绕“机械工程”和“智能制造工程”形成了完善的本、硕、博多层次人才教育培训体系。“机械工程”学科为福建省重点学科,拥有“机械工程”学科博士后流动站。“高端装备制造”为福建省高校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精密制造技术及装备学科群”入选福建省双一流高峰学科。

  接下来,机电学院将深入贯彻落实学校第六次党代会精神和“十四五”规划,以鼎新革故的锐气和敢为人先的闯劲,逐步推动系统性变革与内涵式发展,着力提升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经济建设的科学技术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实效。

  一是凝练重点学科方向。面向国家需求和学科发展趋势,以机械工程一级学科为核心,着力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围绕智能制造主要领域,凝练出高效精密智能加工与装备、机电液绿色智能控制、数字化设计与增材制造、物联网与智能检测等四个重点学科方向。

  二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围绕学校“侨校+名校”的发展战略,践行“技术文化协同育人”的培养理念,形成“能力牵引,分类培养,同向融合”的培养思路,促进教学内容向学生专业能力转化,提升学生能力与产业需求匹配度,力争形成高素质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新模式。

  三是强化科研战略布局。瞄准国际前沿,结合国家重大需求,发挥优势平台的头雁效应,建立交叉学科融合发展机制,加强资源优化组合,建立与行业、企业的联动机制,布局解决行业卡脖子关键技术,推动成果转化应用,建立科技创新质量和实际贡献为导向的科研评价机制,提升服务“四个面向”的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

  四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坚持引育并举,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实施一流师资队伍倍增工程和青年创新拔尖人才培育工程,聚合高端师资队伍建设,强化领军人才及学科团队内涵建设,着力培育引领学科发展前沿方向的创新群体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

  通过在学科方向、培养模式、科研布局、团队建设等方面多措并举,进一步强化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福建省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的科技创新能力,力争建成国内一流、国际上声誉良好的机械工程学科,在学科全国排名实现新突破。

  机电学院将如何进一步聚焦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断提高学院的社会贡献度和影响力?

  机电学院长期聚焦国家重大战略,立足地方经济需求,以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和绿色制造为牵引,致力于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福建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多年来,学院科研工作推动我国石材加工技术的整体提升,推动了我国光电材料产品高精密加工的互助式发展,服务于福建省工程机械、汽车产业的大力发展;科研成果服务于国家重大工程,承接中国天眼馈源支撑相关的绳牵引并联机构学研究,研制的机制砂生产线应用于港珠澳大桥国家重大工程;组织学术骨干开展疫情防控装备的研制,采用线上线下的方式为百余家企业开展新冠疫情下的技术服务56次,精准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积极助力“一带一路”国家智库建设,帮助中国制造业走出去;所培养的高素质工程师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今后,学院将继续依托地方政府、学校、企业、校友等多方资源优势,打通科研成果转化渠道,创新人才教育培训模式,实现多方共赢,加快形成高起点、宽领域、全方位合作的“政产学研”大格局。

  一是进一步提升服务国家、地方重大战略问题的科技创新能力。依托学校“千企千村行”、研究生工作站、校友会、行业协会等有组织地开展前瞻性、开拓性的产学研项目合作;持续引导教师进入产业一线开展科研工作;打造多形式的产学研科技平台;促进科研成果的高效转化及推广应用。

  二是进一步提升面向国家、地方重大战略问题的咨询服务能力。将立足侨校特色,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国家智库建设,推动中国制造业走出去,重点培育国内有影响力的智库团队;借助学会平台,推进东南亚智能制造高级人才培训班工作,推动“一带一路”高级人才培养;开放科研平台,面向公众开展科普教育活动,争取创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三是进一步提升面向国家、地方重大战略需求的人才培养实效。针对“一带一路”高素质工程科学技术人才需求,建立以新工科复合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完善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体系;引导毕业生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建设,力争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建设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机电学院党委将扎实做好迎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学校第六次党代会精神,切实把学校第六次党代会精神转化为推动学院党建、中心工作融合发展的新举措、新成效,扎实推动学校党委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围绕党建与中心工作融合发展的总体思路,学院党委将继续探索推进融“机治强院”“机志向上”“机智成长”“机质标准”“机帜引领”“机致行远”于一体的六维“机ZHI”党建融合发展体系建设,着力健全完善制度机制,继续推进党支部承接学院中心工作、理论进基层模式创新、“一带一路”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立体化融媒体党建宣传、学生党员理论宣讲团等探索实践,着力推动党建引领办学治院体制机制改革、基层思想理论武装、党建标准化建设、新工科党建思政育人融合体系、党建+政产学研融合发展、以党员为核心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六大标杆”取得初步成果,培育深化学院党委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组织凝聚力和生态影响力,努力将学院党委建设成为政治核心作用突出、思想工作成效显著、组织建设标准规范、政治生态清朗向上、改革发展动力充沛的党建融合发展“有机体”,引领、推动和保障学院事业高水平发展,不断开创学院事业发展新局面。

  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机电学院将继续深化党建融合新机制的探索实践,推动党建与业务双向赋能、同频共振,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助力学校建成国内一流、国际上声誉良好的大学,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欢迎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