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
守正创新 担当前行 人保财险积极探索风险减量服务创新之路

发布于:2024-06-08 11:20:31  来源:智能制造  点击量:14次

  编者按: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风险减量服务是保险业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对于提高社会抗风险能力、降低社会风险成本具有非消极作用。为全方面展现保险业在风险减量服务方面所做的创新与实践、经验与成效,中国网财经重磅推出《探究风险减量服务创新之路 共筑保险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篇章》专栏策划,力邀前沿保险机构对话,促进保险业风险减量服务持续健康发展,助力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中国网财经6月5日讯 2023年以来,人保财险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深入践行人民保险的政治性、人民性,充分的发挥保险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作用,在服务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大局中推进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3年人保财险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5158.07亿元,同比增长6.3%;承担保险责任金额超3000万亿元;全年累计处理案件超1.3亿笔;实现承保利润101.89亿元,取得了稳中向好的发展成绩。

  新时代新征程下,人保财险坚持守正创新,加快构建“保险+风险减量服务+科技”新商业模式,把风险减量服务上升到战略层面,深度融入国家防灾减灾救灾体系,更好地为统筹发展和安全贡献保险力量。人保财险专门设有风控技术部和风险研发中心,搭建“万象云”风控平台,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防灾减灾技术服务,持续提升风险量化和产品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实施无风勘不核保,推动保险从简单的“灾后”补偿转向“灾前”预防预警、“灾中”快速响应、“灾后”精准理赔,积极探索风险减量服务创新之路,助力经济社会降低总体风险水平,培育和增强长期可持续的竞争力。

  中国网财经记者:保险业实施风险减量服务,有哪些功能作用?风险减量服务对于发挥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助力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等方面,是如何具体体现的?

  于泽:风险减量服务是财险业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对于提高社会抗风险能力、降低社会风险成本具有非消极作用。当前,我国财产保险业风险减量服务在监管部门政策的积极引导下迎来了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期,服务领域和服务内容不断深化,发挥了逐渐重要的功能作用。

  一是服务国家战略。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保险业作为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充分运用其社会风险管理功能,积极开展风险减量服务,是保险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体现。

  二是服务实体经济。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强化金融服务功能,找准金融服务重点,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人民生活为本。深化风险减量服务是党和政府对保险行业的殷切期待,更是保险业的光荣责任和使命担当。深入参与社会风险管理,提升防灾减灾救灾的保障能力,服务实体经济安全稳定发展,是新时代财险业高水平发展的重要方向。

  三是服务民生保障。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与生活质量大幅度的提高,在生产生活的保障方面也有更高期盼、更高需求。近年来,人民群众期待保险公司作为风险管理的专业机构,能够从单纯的事后风险补偿,向同时提供风险减量服务发展。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和人民群众日渐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都要求保险公司丰富传统保险服务内容,加强风险减量服务供给,为民生保障提供全方位服务。

  中国网财经记者:人保财险开展风险减量服务,有哪些发展理念?设定了哪些发展目标?

  于泽:人保财险作为国有骨干保险企业,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切实发挥保险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履行人保集团核心主业和发展压舱石的责任担当,人保财险开展风险减量服务坚持长期主义、坚持专业引领、坚持数智技术赋能,对内通过实施经营价值链各环节的全方位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打造全过程风险管理,实现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对外通过服务降低全社会风险发生概率和损失程度,助力经济社会抗风险韧性的逐步的提升。人保财险将以打造世界领先的风险减量服务能力为牵引,争做履行政治责任的模范、服务国家战略的业界标杆、行业变革的创新高地和坚守风险底线的示范,以“保险+风险减量服务+科技”的新商业模式,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中国网财经记者:近年来,人保财险在风险减量服务方面,已开展了哪些实践?有哪些具体措施与典型经验做法?取得了哪些成效?如何衡量目前保险业风险减量服务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

  于泽:近年来,人保财险在个人客户、法人客户和政府业务领域均开展了大量的风险减量服务探索实践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比如,在个人客户领域,人保财险围绕重载货车提供安全管理服务,针对超速行驶、疲劳驾驶、高速违停等危险行为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大大降低了恶性事故的发生;在法人客户领域,围绕企业财产、安全生产、巨灾风险、绿色保险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借助专业气象预警、物联预警、专家评估、隐患排查、风控技能培训、现场应急演练等方式,协助客户大大降低风险发生概率和损失程度;在农险业务领域,通过灾害性天气预警、病虫害无人机飞防、人工防雹增雨、发放农具农资和防疫物资、遥感灾情监测、水情监测、协助水利疏浚和打井抗旱、防灾防损培训等多项农业防灾减灾服务,从总量上降低农业生产中的各类风险水平。

  一是构建数字化引擎作为风险减量服务的智能底座。为提升风险减量服务的科技赋能水平,公司研发了智能风险管理平台“万象云”,为风险减量服务的开展提供标准化、线上化、智能化的风控智能中枢。标准化层面,依托平台建立统一的风险管理框架,在服务流程设计、数据分析应用、风险量化评估等方面,建立标准化的操作的过程和处理机制,保证服务数据分析的准确性、一致性和可靠性。线上化层面,提供快响应、全管控、强运营的全流程线上服务解决方案,构建统一风险运营视图,打通风控系统与核心业务系统的链接,实现出单、核保、风控、理赔全过程风险管控,依托高效、灵活的线上风控工具推动实现风控闭环管理。智能化层面,依托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前沿科技和模块化、组件化的平台架构,建设可复用、可共享的风险数据集市,上线客户动态风险画像,形成“规则+模型+图谱”多驱智能风控能力,在保险全生命周期实现各类风控场景下的风险识别、监测与阻断。

  二是打造全流程风险减量服务闭环。为深化风险减量服务的价值发挥,人保财险一直在探索保险全生命周期的风险减量服务和应用。在保前阶段,公司深入推动风险研发工作,建设风险分析模型,建立保前风勘服务体系,针对重点领域客户实施全量数字风勘,对中、高风险行业和客户实施标准风勘与专业风勘服务,通过深入识别客户风险状况,为客户提供全方位保险保障服务,并向客户提供风险隐患整改建议。在保中阶段,公司持续开展气象预警、物联预警,定期实施防火巡查和防汛排查,与第三方专业机构合作开展安责险、IDI、电梯保险等隐患排查服务,同时为重点客户常态化实施风险教育培训和大灾应急演练。在临灾阶段,公司通过短信、微信等手段向客户发送灾害天气预警和灾害预防指南,针对高风险客户协助进行风险隐患排查,点对点向客户发送风险提示,面对面指导临灾处置方法,对高风险区域和路段进行人工值守,同时也会对易受灾的户外资产开展人工巡查和无人机巡检。在灾中阶段,公司总、省、地、县四级联动,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快速响应客户的真实需求,在车险、财产险、工程险、家财险、农业保险等领域积极开展施救服务,努力将损失降至最低。在灾后阶段,公司加快查勘、定损和理赔速度,帮助广大新老客户尽快回到正常状态生产和生活秩序,并对出现的大灾大案实施逐案总结,形成典型案例集,再次向高风险行业和客户提交风险隐患整改建议。

  三是积极融入公共安全体系共建风险减量服务生态。人保财险积极融入社会公共安全体系,共建风险减量服务生态。首先是积极共建标准,如公司在房屋、化工园区、集成电路和储能领域,联合清华大学、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应急管理部上海消防研究所和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等专业单位,分别编制了《城镇住房风险评估技术标准》《化工园区风险评估技术标准》《集成电路生产企业风险量化评估标准》和《锂离子电池储能电站承保风险评估指南》等多项标准,为相关领域的风险评估和风险排查提供了规范、专业的标准指导;其次是积极共享数据,如公司联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气象局、华东师范大学等,先后研发了亚洲重点地区6种典型灾害的量化分析模型、地震风险量化分析模型、公路交通灾害风险评估模型以及海上风电机组空间识别模型,为相关领域的风险减量服务提供科学决定依据;最后是积极共研技术,如公司与清华大学联合研发房屋安全风险隐患智能监测手持设备,大幅度降低对监测人员的专业方面技术要求,帮助风控人员快速完成房屋风险隐患的监测与评估,有效提升房屋安全监测的效率和质量。

  人保财险通过积极践行“保险+风险减量服务+科技”新商业模式,深入实施风险减量服务工程,客户的风险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得到非常明显提升,部分客户的出险率和损失程度呈现一定的下降态势,风险减量服务的效能初步显现,对于大大降低事故的发生概率和事故的损失程度作用明显。2024年以来,虽然南方部分省份出现了较为极端的天气事件,但由于风险减量服务工作的扎实开展,其工作成效已在部分地区得到进一步验证。以人保财险湖南分公司为例,与2008年湖南雨雪冰冻灾害相比,本次灾害损失降低了40%以上,没再次出现因积雪压垮房子造成群死群伤、高压铁塔倒塌以及大面积电力中断等严重事件。

  于此同时,公司也在积极探索建立风险减量服务的量化评价体系,包括服务的运营指标和经济效能指标等,今年将有望系统化建立统计和评估基础。

  中国网财经记者:在实施风险减量服务的过程中,人保财险是否有遇到挑战或困境?有哪些针对性解决方案?

  于泽:从社会环境看,保险业开展风险减量服务需要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目前开展风险减量服务的社会环境仍不完善,有些客户对保险公司心存疑虑,不愿意保险公司开展风险减量服务工作,即使保险人协助排查出了风险隐患,客户也不愿意配合整改。还有部分中小微企业过度依赖保险企业来提供的风险减量服务,而忽视了其自身应该承担的风险管理责任。因此,保险行业要进一步加强风险减量服务的宣导,提高政府、企业和公众对保险业风险减量服务的了解和认识,逐步加强对保险业实施风险减量服务的配合和支持,共同打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防灾减灾救灾的氛围。

  从监管政策看,保险业开展风险减量服务需要监管部门的监督和指导。2023年1月,原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财产保险业积极开展风险减量服务的意见》,要求财产保险业要拓宽风险减量服务领域,夯实风险减量服务基础,依法开展风险减量服务,加强风险减量服务组织保障,为保险公司开展风险减量服务工作指明了方向。风险减量服务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工作,各家保险主体的认识和投入水平存在比较大差别,建议监管部门进一步出台监管政策,督促行业主体加强服务的自觉和自律,将风险减量服务作为保险业高水平发展的重要战略加以推进。

  从公司内部看,公司还需要继续强化科学技术、队伍、机制等服务基本的建设。目前,人保财险开展风险减量服务还面临诸多挑战,如风险减量服务的专业队伍仍然薄弱,风险减量服务的数智化支撑能力还需要加强,风险减量服务尚未形成完整的价值链体系。下一步,公司将以战略工程的方式扎实推进风险减量服务工作,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创新协同工作机制,加强专业服务队伍建设,升级万象云平台,实施经营价值链各环节的全方位转型升级。

  中国网财经记者:下阶段,人保财险在风险减量服务方面还有哪些发展规划?未来在风险减量服务方面有哪些可行的创新方向?

  于泽:下一步,人保财险将聚焦标准化、数字化、机制化、专业化,探索风险减量服务创新之路。

  一是服务实体经济,推动风险减量服务“标准化”。深入挖掘总结系统内成熟的风险减量服务实践,在相关领域构建可学可鉴可推广的服务标准,推动风险减量服务从“点”上创新到“面”上推广。

  二是坚持创新引领,推动风险减量服务“数字化”。将数字化、智能化作为保险新商业模式的底座,充分运用科学技术手段,加强风险减量服务系统和平台建设,压缩服务时空距离,优化服务模式,降低服务成本,向更精准、更高效、更可持续的“数治”“智治”服务升级。

  三是强化制度保障,推动风险减量服务“机制化”。细化明确风险减量服务管理架构与行动工程相关方职责,形成统一有效的运行方式、协作方式、资源配置模式与考核方式,以制度规范和组织机制保障新商业模式的稳健运行。

  四是秉承专业精神,推动风险减量服务“专业化”。做实做强风险减量服务专业团队,围绕定量分析技术、安全技术、防灾技术等,开发风险减量服务“人保模型”,打造风险减量服务“人保标准”,真正成为专业化的风险减量服务提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