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4-02-15 09:17:10 来源:常见问题 点击量:14次
近日,第五届黄寺论坛在北京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举行。本届论坛以“从寺庙建筑看佛教中国化”为主题,旨在从寺庙建筑具象视角与历史发展纬度,进一步研究佛教文化艺术与中国文化的内在关系与交流融合特点,阐述其在佛教中国化方面所产生的社会影响与现实意义,并将其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审美观念、道德准则、教义思想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促进新时代佛教健康传承。当今世界佛教体系按照语系主要划分为: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南传佛教。此次论坛,多位与会代表聚焦藏传佛教,深入研讨、交流,今撷取其部分论点,从藏传佛教建筑来看佛教的中国化。
在新时代,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怎样更好地坚持中国化方向,我感到从佛教传入中国两千年的历史中能够获得启发。习说:“佛教产生于古代印度,但传入中国后,经过长期演化,佛教同中国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融合发展,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给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留下了深刻影响。”(在访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时的讲话)。龙文化作为中华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在佛教寺庙建筑中的广泛存在,对最终形成中国佛教文化产生了重要的意义。——中央民族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研究员王长鱼 《从龙文化在佛教寺庙建造中的体现看佛教中囯化——由西黄寺修缮工作所想到的》
藏传佛教因其独有的弘传方式影响了藏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长达千年之久。众所周知,蒙藏地区民众多有信仰藏传佛教,藏传佛教寺院是信众的心灵寄托、精神依止。此外,藏传佛教寺院具有教育、医疗、公益慈善机构等诸多社会角色。具有稳定我国北疆与西南边陲,民族团结,政治安宁的作用。藏传佛教在后弘时期以来为中华民族的团结振兴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尤其是进入新中国、走进新时代,藏传佛教更是与时俱进,发展学理、培养僧才、团结民众,从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方面出发,完善自身,发挥其积极向上的社会引领作用。——陕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西安广仁寺住持仁钦扎木苏 《团结安定即是庄严国土服务众生即是利乐有情——新时期都市藏传佛教寺院如何发挥引领作用的几点思考》
查吉玛大殿的主要特征是代表身、语、意的三层塔式构造,即顶层表示身的坛城,二层表示语的坛城,底层表示意的坛城,逐层为白、红、花的色调。细看大殿的建筑形式,不难发现其真正体现出了藏传佛教建筑的中国化。据类乌齐寺《噶举仁波切简传》记载:“二十八岁的庚申年申月申日,行进了大殿的动土仪式,地基面积与高度在殊胜缘起的宗教仪轨下,由来自内地、尼泊尔、西藏本地的智者贤人相会而成”,能够准确的看出大殿的建筑融汇了汉、尼、藏三地的建筑艺术。——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研究员白玛江培 《从寺院建筑看藏传佛教中国化——以西藏昌都类乌齐寺查吉玛大殿为视角》
雍和宫原本是雍正在亲王时期的王府,他登基后将雍和宫改为行宫。1735年雍正皇帝突然驾崩于圆明园,乾隆继位后,出于对蒙藏地区局势和子孙后代内外两个因素的考虑,将雍和宫改建为藏传佛教皇家寺庙。雍和宫的改建大概能分为两个阶段,前后共经历了四十八年,建成了南北六进院落的宏大寺庙规模。雍和宫建成后,积极发挥宗教作用,成为了藏传佛教在京城的活动中心,是西藏、蒙古等地区高僧大德的向往之地。自清代至民国,雍和宫始终是沟通中央政府和蒙藏地区关系的纽带与桥梁。——北京雍和宫管理处文展部文保组组长苏昊《汉藏文化融合的典范——雍和宫》
桑耶寺是藏传佛教兴起的重要寺院之一,也在于桑耶寺壁画内容丰富多彩,在艺术技巧上吸收了印度、尼泊尔、汉地、于阗、克什米尔等地的艺术手法和绘画美学观念,逐渐形成了藏族自己的艺术创作风格、流派以及多民族文化艺术吸收融合的典范。它充足表现了吐蕃时代的藏族人善于向其它民族学习、积极进取的博大心胸和民族精神。从这个方面讲,藏族文化并非是人们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封闭的游牧文化,恰好相反,藏族文化从一开始就迎接了来自不同民族的文化和艺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优良历史传统文化与本土化文化,桑耶寺是吐蕃时代多元开放文化心态的一个生动典型的一个文化范例。——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研究员强巴赤来 《藏传佛教寺庙建筑文化看中国化方向》
甘丹寺的建筑语言一直是围绕着宗喀巴大师而进行“编码组合”的,充分体现出甘丹寺对这位灵魂人物的崇敬和缅怀,对宗喀巴所倡导的格鲁派思想、教理教诫的维护,以及广大僧俗群众对宗喀巴与甘丹寺的信仰。可以说,是宗喀巴的业绩和功德,令甘丹寺位居格鲁派六大寺之首,历经几百年发展荣宠不衰,并在社会发展的今天对我们思考藏传佛教的发展及僧才培养,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中国西藏信息中心易文文《甘丹寺与灵魂人物宗喀巴》
西黄寺建筑集印、藏、汉建筑文化艺术于一体,堪称清代皇家寺院建筑之典范,在藏传佛教建筑史乃至中国古建筑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也是寺院建筑中国化的重要载体与体现形式。西黄寺汇宗梵宇、清净化城塔院、阳光楼、东夹道办公楼等建筑,充分体现出西黄寺建筑文化在从过去走向当代过程中的历史变迁、吸融传承、创新发展,是佛教中国化与时俱进的经典范例。——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西黄寺博物馆副馆长郑大庆《西黄寺建筑过去与现在》
承德普宁寺“藏汉印”融合的建筑特色,反映了多样性文化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而所谓本土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外来文化既是世界的也是民族的。外来的佛教来到中国大地,与中国各民族各地区的文化相融合,经过漫漫的历史长河,早已发展成为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佛教的中国化方向是当今弘法利生的指向标,只有沿着这个方向,才能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增加中华民族凝聚力、共同实现中国梦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河北省承德市普宁寺住持莫日根图 《从寺庙建筑看佛教中国化——佛教中国化形成承德普宁寺“藏汉印”融合的建筑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