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
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工程技术人员将成“金饽饽”

发布于:2023-11-27 17:43:19  来源:常见问题  点击量:14次

  近日,人社部发布《新职业——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就业景气现状分析报告》,这是人社部新职业系列报告之一。该系列报告发布过电子竞技员、网约配送员、无人机装调检修工、大数据工程技术人员、农业经理人、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员等。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智能制造已变成全球各国抢占发展机遇的主攻方向。

  根据国家统计局、工业与信息化部的统计,2010年以来我国制造业产值规模占全球的比重在19%-21%之间,2018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为26.5万亿元,占全球的28%,排名第一。其中,2012年以来我国智能制造业产值一直增长,2018年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装备行业的产值规模约为17480.1亿元。

  尽管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比重在不断加大,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制造业类型集中于中低端技术密集型。而在高端芯片、电子制造等高端技术领域,中国的自给率严重不足,从事制造业智能化所需的软硬件开发与服务人才严重缺失。

  由此,新职业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应运而生,承担着推动中国高端密集型制造业发展、创造全新制造模式的重要职能,助力中国占领全球制造业竞争的战略制高点。

  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是指从事智能制造有关技术的研究、开发,对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装备、生产线进行设计、安装、调试、管控和应用的工程技术人员。

  猎聘大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中国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中高端人才占整个制造业中高端人才的35.89%,与2016年、2017年相比,智能制造人才在制造业人才中的占比呈逐年增长态势。

  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分布在机械与自动化、国防与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信息技术、新材料制造、新兴医疗制造和能源与环保这六大类行业。通过领英(中国)数据统计,其拥有超过1300万的会员中与制造业相关的六大类行业人才数目达到248万,其中机械与自动化人才、信息技术人才相对最多。

  从业年限上看,国防与交通运输设备制造、新材料制造及能源与环保这三大行业的人才平均从业年限都比较高,并且具备十年以上从业经验的人才占比也相对较大。

  对比智能制造与制造业人才年龄分布情况能够准确的看出,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人才在25-30岁、30-35岁年龄段的人才占比高于制造业,35-40岁、40-45岁、45-50岁、50岁以上年龄段的人才比例均低于制造业,说明从事智能制造岗位的年轻人比传统制造业更多,年龄优势能给智能制造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想象空间。

  据统计,中国有450万制造业企业,这一些企业在未来10年或20年,至少有20%的企业要转型成自动化、智能化生产,一个数以10万亿计的市场正在缓缓展开。

  通过对智能制造装备公司进行调研,高职学生占比最高,为39.48%,紧随其后的是本科及以上的,所占比例为38.1%;中职学生占比11.8%;剩余10.62%则为内部转型、社会外招。

  据《世界智能制造中心发展趋势报告(2019)》显示,智能制造公司数排前十的城市,分别是苏州、宁波、上海、重庆、深圳、东莞、佛山、天津、无锡和杭州。其中苏州数量最多,高达6653家;宁波和上海旗鼓相当,分别为5215家和5131家。

  近年来,有关部门机构陆续出台政策法规,扶持和推动中国智能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其中,中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从2015年开始,已公示了四批,总数为307个;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项目从2016年开始,已公示共三批,总数为509个;两个试点项目共有816个项目。

  在智能制造的产业链上,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成为智能制造业发展的底层驱动力,是智能制造系统具备“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能力的基础设施。近年来,大数据产业园也是数量最多的产业园类别,达到111个。其次是综合园区,达到96个。新材料园区为智能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物质引擎”,应用十分普遍,产业园区达到92个。

  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分析显示,2010-2018年,我国智能制造装备行业保持着较为快速的上涨的速度,2018年智能制造装备行业的产值规模约为17480.1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16.5%,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一般发达国家智能制造产值约占高端装备制造业总产值的25%-30%,我国目前智能制造业约占高端装备制造业20%左右。根据《中国制造2025》《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政策,我国智能制造业所占比重将会逐渐增大,且增速快于高端装备制造业增速。预计未来五年智能制造领域人才需求量将达到900万人。

  随着国家有计划地对传统公司进行数控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改造,高端数字控制机床、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等智能制造装备将会普及应用,需要大量操作、调试、维护、维修和改造方面的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