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4-03-13 15:05:25 来源:工业自动化 点击量:14次
为切实做好迎接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推动学校事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湖南中医药大学宣传统战部策划推出【审核评估▪学院巡礼】【审核评估▪典型案例】专题,聚焦15个学院办学成果和4个教书育人典型案例,全方位展示学校本科教育教学成效。
湖南中医药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办学起源于1980年在医学类专业中开设的计算机类课程教学,2001年首次招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学生,2012年中医药信息学获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培育)学科,2013年自主设置中医药信息学学位点,开始招收中医药信息学硕士、博士研究生,并获批数字中医药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014年增设医学信息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专业。2018年,学校整合校内的信息和数理类学科及专业,正式单独成立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同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培育)学科中医药信息学顺利通过验收,并获批电子信息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21 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2 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医学信息工程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院现下设办公室、科教科、学生管理科3个行政科室和“三系两部一中心”,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医学信息工程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系、数理教研部、医药信息技术教研部、信息教学实验中心(见图1)。
办学层次涵盖本科、硕士和博士,开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医学信息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3 个本科专业,同时还承担了全校计 算机类、数学类和物理类公共课程教学。目前教学、科研平台建设已初具雏形,拥有中医药信息学硕士、博士学术学位授权点和电子信息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获批有湘赣医养一体化区域发展研究基地、智慧中医工程重点研究室、湖南省医工融合创新人才教育培训基地、中医药大数据创新创业基地、智慧医疗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等各级各类科研与教学平台 6 个。学院目前在校学生 1171 人,专任教师 66 人,其中“芙蓉学者”讲座教授1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12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16人。
独立建院五年多来,学院秉承“厚基础、强实践、重素质”的办学理念,坚持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重发挥中医药信息化方面的优势与特色,持续深耕信息学科在中医药场景的应用与落地,通过解决专业认知差异、构建培养生态以保证专业发展可持续的动能,打造课程教学体系、探索人才教育培训特色化的路径与方法,构建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近年来,学院整体发展势头强劲,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办学水准不断提升,在党的建设、人才教育培训、科学研究、教学改革、学科竞赛、师资队伍、平台建设和“三全育人”等方面均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入选学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和基层党建示范建设点;建设有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省级一流本科课程4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主持省部级以上教研教改项目11项,主导和参与制订十余项行业标准,促进了我国中医医院信息化发展。参与创办的 Digital Chinese Medicine 期刊持续发挥国际学术影响力,入选 2023-2024年度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CSCD)来源期刊核心库。在学科竞赛方面,成绩斐然,先后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学科竞赛奖励300多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8项,省部级一等奖50多项,稳居全国中医药类院校前列。从始至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培养质量和全面发展,本科学生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位居学校前茅,历届毕业生受到了企业及社会的广泛好评。
办学定位: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扎根信息行业和医疗卫生领域,着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引领支撑中医药信息事业发展,具有多学科背景的信息类学术型和复合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努力建设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集专业办学与通识教育为一体、医工融合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学院。
发展目标与愿景:围绕学校发展的策略和建设目标,紧紧把握国家对信息工程类人才的需求特点,遵循人才教育培训、学科发展和专业建设规律,以培养符合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优秀信息工程人才为目标,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推进科教融合、加强学科专业内涵建设为重点,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高教学科研能力,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为关键,以凝练学科方向、调整专业布局,争取高水平教学科研项目和学科竞赛为突破口,逐步加强本科生、研究生信息类公共课程教学体系研究与课程建设,巩固和发展现有专业,面向市场需求,适时拓展具有中医药行业特色的信息类新专业和微专业,着力构建相互依存、相互支撑、相互补充、相互协调、一起发展的中医药学科专业集群(见图2),打造具有行业影响力、医工融合特色鲜明的专业建设标杆,努力使学院发展成为数字中医药协同创新培养基地、医工融合高层次人才教育培训基地,中医学与信息学交叉学科基础研究基地、产教学研用协同研发基地,将学院建设成为学术氛围浓厚、充满创新活力、特色鲜明、和谐奋进的教学研究型学院。
学院坚持突出本科教育中心地位,发挥本科教学核心作用,不断调整优化培养方案,提高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质量,改进教育学生的方式和手段,强化教学质量保障,近年来学生培养质量高,综合素养全面,毕业生受到企业及社会的广泛好评,涌现出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陈志兴、被主流媒体广泛报道的“最牛就业寝室”等为代表的一批先进典型。
在达成度方面, 学院2022 版培养方案基于OBE教育方法的理念,明确了“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教学体系”矩阵关系图,关注人才教育培训目标的达成度情况。
近三年,各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均名列全校前茅,年就业率均达到80%以上(见图3),第一志愿报考率持续提高(见图 4),专业建设成效显著。
学生毕业后整体满意度较高。据统计,学院2022届毕业生对就业现状满意度达 80%,2021届毕业生达 90%,为全校最高。已毕业5-6年的学生结合工作情况,对在校期间专业教育的满意度达 84%,对通识教育的满意度达 88%,对实践教学的满意度达 80%。
学院依据自己发展定位,以中医药信息学学科为基础,依托智慧中医工程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中医药大数据分析实验室等科研平台,深入挖掘中医药优势和特色,紧扣新工科、新医科特点和“医工融合”发展需求,以“健康中国”“互联网+”行动计划,“新一代AI发展规划”和湖南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为契机,通过交叉学科及其相关平台的建设,突出医学特色,结合医疗领域信息化技术人才的需求,一直在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加强专业特色化和网络课程资源建设,以培养医工创新人才为中心推进课程群建设,着力培养具有较强信息专业能力和良好综合素养,同时具备中医药、计算机专业相关知识的学术型和复合应用型高素质人才(详细培养模式见图5)。
学院积极适应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对接湖南“ 三高四新” 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牢牢把握新一代信息科学技术为中医药发展赋能的新机遇,制定了学科竞赛实施办法,着力于“ 新工科”人才的培养,坚持探索、勇于实践, 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为依据,有组织遴选与学科专业紧密关联的比赛,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不断激发学生创新活力和实践能力,畅通学生就业渠道,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为中医药发展赋能,推动信息科学与中医药学深层次地融合,促进中医药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走出了一条“信息技术+中医药”的人才培养特色路径,实现从跟跑、并跑到努力领跑的跨越,不断为“健康湖南”“中医药强省”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目前学院教师指导学科竞赛、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比例均达到了80%。2021年1月19日《湖南日报》以“‘赛’ 出一片好风光—— 湖南中医药大学新工科人才培养生动实践”为题,对学院以学科竞赛为抓手,培养新工科人才的做法与经验做了专题报道。2022年4月13日,湖南省教育厅“ 湘微教育”以“人均年薪 40万+ ,湖南一高校的这个寝室就业获好评”为题报道学院同一寝室的 4名学生通过参加学科竞赛,助力他们高薪就业的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