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4-02-11 00:32:51 来源:开云直播 点击量:14次
江西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成立于2017年,在学院组建之初按照董事会和校领导的指示精神,本着适应行业发展需求,以“新工科”建设为引领,实施“建平台、试验田、全覆盖”的三步走战略。以AI学院所属专业为平台,探索“新工科”的“试验田”,打造开放融合、系统全面的工程教育新生态。以所属专业为基础,大胆开拓“新工科”建设,为学校的其他专业向“新工科”探索提供参考依据。共有三个本科专业:分别为机器人工程、自动化和物联网工程,两个专科专业:无人机应用技术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生698人。
学院现有专业教师34人,其中专任教师25人,外聘兼职教师9人。学院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10人;具有硕士学位20人,硕士学位以上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80%;双师双能型教师8人,占专任教师比例32%;新余市优秀教师1名,校级教学名师1人,优秀指导教师12人。
学院现有移动机器人、Zigbee无线组网、单片机技术、工业机器人、传感器应用、微机原理等11个实验室、轮式机器人、无人驾驶、物联网组网、人形机器人4个实训室,其中4个实验实训室为校企联合投资建设;建筑面积共1331余平方米,拥有教学、科研设备291台,资产总值达到419.11万元。组院以来,学院积极开展应用型人才培育改革,有深度合作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0家,有教育部协同育人课题4项,横向课题6项。
学院始终以立德树人为宗旨,坚持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工程实践为抓手、学科竞赛为引导、成果认定为标志的“四位一体”创新型人才教育培训模式,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通过“四位一体”创新型人才教育培训模式实施与探索,引导学生参加相关学科竞赛,鼓励学生申报校级科研项目、专利、软著、发表论文等方式,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创新创造思维、项目实战经验、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院师生在学科建设上取得了积极的阶段性成果:申报校级科研项目20余项,师生共同申报成果实用新性专利8项,软著12项,师生共研校级科技课题12项,校级教改课题8项。
1.专业简介:自动化专业是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工学学科自动化类下设的唯一专业,是以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为基础,以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为主要手段,以“厚基础、宽培养、重能力”为特色的专业。专业以自动控制理论为主要理论基础,以电子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等为主要技术方法,对各种自动化装置和系统实施控制。主要学习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控制管理系统、电力拖动与运动控制、模拟与数字电路、微机原理及单片机技术、模式识别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等核心课程,以及一系列的综合实训和专业实习,包括自动化综合课程设计、嵌入式系统模块设计与开发、控制管理系统设计与实践、创新创业实践、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成为自动化专业相关领域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运营维护、工程应用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
2.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具有健全人格和创新精神,掌握良好的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和扎实的自动化基本理论与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终身学习意识,能够在工业企业、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有关运动控制、制造系统自动化、机器人控制、智能监控系统、智能交通、智能建筑、物联网等方面的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企业管理与决策和教学等工作的宽口径、高素质、复合型的自动化工程科技人才。
3.主干课程:电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电机驱动技术、PLC控制技术、电机拖动、微机原理及应用、机器人技术与应用、智能传感与检测技术、单片机技术、嵌入式系统及其应用、ROS操作系统。
4. 发展前景:自动化专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与就业渠道。在国家大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一带一路”、“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重大战略的背景下,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为代表的新经济蓬勃发展。到2025年,与自动化领域密切相关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人才缺口将达到950万人。
自动化专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与就业渠道。在国家大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一带一路”、“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重大战略的背景下,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为代表的新经济蓬勃发展。到2025年,与自动化领域密切相关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人才缺口将达到950万人。自动化专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与就业渠道。在国家大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一带一路”、“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重大战略的背景下,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为代表的新经济蓬勃发展。到2025年,与自动化领域密切相关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人才缺口将达到950万人。
5.就业方向:毕业后从事自动控制、自动化、信号与数据处理及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技术工作。就业领域非常宽广,包括高科技公司、科研院所、设计单位、大专院校、金融系统、通信系统、铁路、工矿企业及政府和科技部门等。
1.专业简介:“机器人工程专业”是顺应国家建设需求和国际发展趋势而设立的一个新兴专业,2016年被教育部批准成为本科新专业,列入招生计划。该专业是以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和认知科学等学科中涉及的机器人科学技术问题为研究对象,综合应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研究机器人的智能感知、优化控制与系统模块设计、人机交互模式等学术问题的一个多领域交叉的前沿学科。机器人工程专业的学生具有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富创新的特点,具有团队组织协调与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具有融合掌握多学科基础理论的专业优势。
2.培养目标:本专业以“德才兼备、家国情怀、视野开阔、爱体育、懂艺术、能力发展性强”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将前沿性理论、创新性思维、创造性实践融入机器人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具有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突出、创新意识强,能从事机器人系统集成设计、加工制造、应用研发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复合创造型机器人工程技术人才。
3.主干课程: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单片机技术、PLC原理及应用、机电传动与控制、人机交互程序与设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嵌入式系统及其应用、机器人控制技术、机器人传感器技术、工业机器人编程及应用、机器人制造系统集成、工业机器人故障诊断与维修、移动机器人定位与导航技术。
4. 发展前途:2015 年,国家提出《中国制造2025》战略,积极推进机器人产业发展,次年印发《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 年)》。近年来,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已经率先从汽车、电子、视频包装等传统领域,逐渐向新能源、环保设备、高端装备、仓储物流等新兴领域加快转变;同时机器人企业解决方案,也从传统汽车及3C制造向新场景和新行业延伸,加速“机器换人”进程。 机器人产业的加速发展,势必带动旺盛人才的需求。根据相关调查报告,制造业很多领域岗位人才依然是非常短缺,人才需求预测 2025 年超过 500 万人,尤其像工业机器人和机器视觉这类型岗位的高技术型人才更为缺乏。
5.就业方向:当今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发展机器人产业,认为其将是互联网之后有一个行业爆发点。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无人驾驶汽车等科技成果已经进入实际应用。基于此,我国也出台了大量支持机器人人工智能的发展政策,所以机器人工程专业的就业前景非常好。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够在机器人的设计研究单位、生产制造企业以及集成应用公司,从事机器人工作站设计、装调与改造,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的设计、应用及运行管理等技术或管理岗位工作,也可在高校或科研机构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
1.专业简介:物联网是推动“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战略实现的核心应用技术。物联网将世界万物联接到互联网,是实现智慧地球、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智慧医疗、智慧养老、等呈现在人的面前、时刻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物联网工程专业开始于2010年,是教育部审批设置的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产业本科专业。物联网工程专业学习“物”如何被联接到互联网;学习如何编织一个包括万“物”的互联网(即物联网);学习如何智能化地管理互联网中“物”;学习如何分析处理互联网中“物”所产生的大数据。因此,物联网工程专业既要学习传感器、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等基础知识,又要学习无线传感网络、RFID、移动通讯等通信技术,还要学习无线传感网络、嵌入式系统、数据库、软件设计和大数据分析等专业知识和技能。
2.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国家现代化与信息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科学和人文素养,能力、知识协调统一,具有基础理论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知识面宽广、勇于创新的特点,能系统地掌握物联网工程包括计算机软硬件与应用、物联网软硬件及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适应能力强,具备国际化视野,能够解决IT领域实际问题的高素质专业性技术人才。经过四年左右的工作实践,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满足合格的物联网工程系统工程师的基本要求,能独立承担重要工程项目任务,成为项目团队的核心成员或团队负责人。
3.主干课程:电工与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技术、嵌入式系统及其应用、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设计、RFID原理及应用、传感器技术、数据库原理、Java程序设计物联网移动应用开发、计算机组成原理、物联网工程设计与实践、物联网信息安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物联网通信技术、操作系统。
4.发展前途: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将会发展成为一个上万亿元规模的高科技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途。珠三角地区是国内电子整机的重要生产基地,重点进行核心关键技术突破与创新能力建设,着眼于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管理信息化水平提升以及农村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
就业方向:物联网成为就业前景广阔的热门领域,该专业培养的学生就业方向涵盖物联网新兴产业所涵盖的物联网技术软硬件开发、系统集成与管理工作,主要就业方向是与物联网相关的企业、行业,从事物联网的通信架构、网络协议和标准、无线传感器、信息安全等的设计、开发、管理与维护,也可在高校或科研机构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物联网工程专业毕业生能在政府管理部门、科学研究机构、设计院、咨询公司、建筑工程公司、物业及能源管理、建筑节能设备及产品制造生产企业等单位从事建筑节能的研究、设计、施工、运行、监测与管理工作。
1.专业简介:无人机应用技术,专科专业,学制三年。培养掌握无人机飞行原理、无人机生产制造、无人机设计、无人机组装调试、无人机检修,无人机驾驶操控、无人机数据处理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和实践技能,具备独立开展整个无人机操控和数据处理过程的能力,可在国土测绘与调查、无人机遥感数据采集与处理、环境监测、电力巡查、农业植保、影像航拍、摄影测量等无人机应用领域从事应用及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技术人才。
2.培养目标:专业面面向无人机军用与民用企业无人机产业制造、维护、操控第一线,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军事素养,掌握机械、电气及自动控制技术等系统的基础知识,具备无人机制造、维护、操控等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职业适应能力,较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能从事无人机制造、维修、操控、作业的机械师、技术员、操控师等岗位工作的技术技能人才。
3.主干课程:电工与电子技术、数字电子线路、单片机技术、嵌入式技术与应用、无人机系统导论、无人机组装与调试、无人机操控应用技术、无人机动力技术、无人机法律与法规知识、无人机测绘应用技术、无人机电力巡线技术、无人机系统设计基础。
4.发展前途:无人机应用技术近几年来发展比较快,而除军事用途外,由于无人机成本相对较低、无人员伤亡风险、生存能力强、机动性能好、使用方便等的优势,使得无人机在航空、交通、军事、消防救援、农业、医疗等民用领域应用前景极为广阔。正是因为看到未来无人机的民用市场潜力巨大,除一些科研院所外,民营企业也开始介入无人机市场。目前粗略估计全国约有280多家单位在生产无人机。
5.就业方向:毕业生完成三年学业后,可在军队与地方的无人机研发生产企业、飞控研制公司的系统集成、系统测试、客户服务等岗位从事无人机系统生产、装调、测试及维护工作,也可在农林植保公司、影视航拍公司、电力巡线、地理测绘等企事业单位外场作业部门岗位从事无人机操控、作业、后期处理及维护等工作。
1.专业简介:物联网应用技术是物联网在大学专科(高职)层次的唯一专业,属于计算机(网络管理)类,升本专业为物联网工程。属于计算机大类之下的(网络管理)类。
2.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射频、嵌入式、传感器、无线传输、信息处理、物联网域名等物联网技术,掌握物联网系统的传感层、传输层和应用层关键设计等专门知识和技能,具有从事WSN、RFID系统、局域网、安防监控系统等工程设计、施工、安装、调试、维护等工作的业务能力,具有良好服务意识与职业道德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3.主干课程:数字电子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传感器技术、物联网组网技术、JAVA语言程序设计、SQL数据库、单片机技术、嵌入式系统原理与设计、RFID识别技术、Zigbee技术及应用、短距离无线通信、计算机网络技术、物联网工程设计与实施
4.发展前途: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将会发展成为一个上万亿元规模的高科技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珠三角地区是国内电子整机的重要生产基地,重点进行核心关键技术突破与创新能力建设,着眼于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管理信息化水平提升以及农村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
5.就业方向:物联网成为工作前途广阔的热门领域,该专业培养的学生就业方向涵盖物联网新兴起的产业所涵盖的物联网技术软硬件开发、系统集成与管理工作,主要就业方向是与物联网相关的企业、行业,从事物联网的通信架构、网络协议和标准、无线传感器、信息安全等的设计、开发、管理与维护,也可在高校或科研机构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物联网专科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司法机构、银行、民航、社区、监狱等安防技术部门及各类企业和事业单位,从事安防技术应用,安防系统建设、管理、运维,安防产品维护、技术服务与咨询等岗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