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自动化
研究元认知发展策略为高校实施智慧教育改革提供思路

发布于:2024-07-08 17:35:37  来源:工业自动化  点击量:14次

  纵观历史上教育系统的发展进程,每一次教育变革都伴随着信息技术的突破性发展。人类的信息技术至今已经经历了“口传时代-手抄文字-印刷时代-电子传播时代”。

  信息传播结构和传播特征不断产生一些变化,营造出不同的信息传播环境,并引起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领域颠覆性的变革。而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区块链等技术迅猛发展,人类社会已步入了数字传播时代。

  知识作为一种特殊信息,其“编码-传播-解码”这一传播机制将发生深刻改变。伴随知识传播机制的变化,教育的生态系统也发生“创造性毁灭”。在数字时代当中,每位学习者、教师和学习伙伴的需求都塑造着教育的未来。

  在未来教育需要提供高度个性化、定制化的体验,以满足多种学习者对自身发展的期望。数字时代的来临为教育提供了新的技术上的支持,同时也代表着社会对教育提出了新需求。

  我们不禁提出问题:随着所有的领域数字化的慢慢地加强,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通过何种手段培养人?面对这一挑战,教育必须要进行从理念到工具的深刻变革,实现“教育的模式变革和生态重构”。

  智慧教育强调在教育技术上的支持的环境中展开以学习的人为主体的学习。在智慧教育视域下,教育目标、教学手段、教学原则都将在技术的推动下发生转变。

  在智慧教育时代,大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主性,能通过你自己的兴趣爱好、认知风格选择学习方法,同时也需要大学生具备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调节的能力。

  因此,从学习者需求而言,智慧教育的开展离不开学习者具备良好的元认知能力。其次,智慧教育技术的先进性能为大学生元认知发展创设有利条件。

  随着物联网、数据挖掘、虚拟现实等技术在智慧教育应用的持续推进,学习分析技术逐步成熟。元认知作为一种高阶思维将影响学习行为的发生,学习分析将为分析学习者学习行为规律、追溯学习动机、探索元认知运行提供技术支持。

  再者,智慧教育是面向数字时代的教育,以发展人的智慧为根本目标。所谓人的智慧在辞海中解释为“内省、创造等某些高阶能力”,元认知也是人类智慧的一种体现。

  因此,元认知的发展正是智慧教育高阶目标的体现,其发展符合了智慧教育在教育方法的理念层面的追求。

  目前我国大学教学大多仍沿袭着传统工业时代的模式——以发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为目的,以教授授课、学生听课为主要课堂,以考试为主的评价。

  在这样的传统教育模式中,培养出的大多数学生符合工业时代发展的需求——拥有低阶思维、埋头苦干的机械劳动力,但与“数字土著”的当代大学生认知结构,以及数字时代对人才的需要不相适应。

  元认知是对于认知的认知,是学习者对自身认知活动与行为的了解与控制。数字时代信息传播与更迭的速度加快。

  要求未来工作者们能高效灵活地获取、识别、和处理信息。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人们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批判与分析,对自我认知的过程实时监控与调节。

  因此,从数字时代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数字时代的人才需求来看,大学生元认知为发展是数字社会对高等教育面提出的需求。

  基于上述实证分析,研究针对当前大学生元认知发展现状与特征,提出智慧教育视域下大学生元认知发展策略。

  从对大学生现状与特征的分析可知,目前大学生元认知发展内部维度不平衡,元认知监控能力较弱,需要着重从大学生元认知监控维度促进大学生元认知发展。由实证分析可知,反馈干预维度策略对于元认知监控能力的发展有效性程度较强。

  因此,在智慧教育视域下为大学生提供适当的反馈干预是针对性促进大学生元认知发展的重要策略。传统课堂中的评价型反馈主要是教师通过你自己所观察到的学习者日常表现、考试成绩等给出。

  教师的日常观察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而考试成绩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因此给出的评价往往不够客观,对学习者进行社会比较、提升元认知水平的作用有限。

  在智慧教育技术的协同支持下,能轻松实现对个体行为数据的采集,为大学生提供自身学习行为与过程客观、全面描述。

  教师根据大学生认知表现,有明确的目的性为学习的人提供策略引导。教师还应善用学习分析等智慧教育技术,对大学生行为数据来进行数据挖掘,生成对元认知的表征,为教师教学计划的制定提供决策支持,为连续性的学习内容提示与学习策略指引提供基础。

  合理问题情境的设置才能够有效地促进大学生元认知发展。在智慧教育视域下,智慧教育技术实现了对大学生元认知的表征,从中可以观测个体元认知发展的规律与趋势,从而预测个体认知结构变化。

  教师应该要依据个体认知结构变化制定符合大学生认知结构的问题,并根据变动情况对问题进行实时调整。

  其次,问题设置需要具有程序性和层次性。一方面,元认知发展是大学生个体自我建构的过程,问题的设置要以大学生当前的元认知水平为依据。

  根据学习者“最近发展区”创设“小步距”问题,引导个体循序渐进地形成对个体、任务、策略知识的建构。

  另一方面,大学生元认知发展虽不具有学科差异性,但离不开具体学科的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问题的设置要与具体学习知识的系统性相匹配,层层递进,这样才可以使问题情境所包含的信息量不断增加。

  以教师为主要知识来源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没办法适应教育信息化2.0时代大学生元认知发展的需求。智慧教育技术构造的物理学习环境为大学生学习开展自主学习提供了强大的工具支持。

  多媒体硬件设备实现了问题等任务的形象化呈现,丰富的数字化学习平台,为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保障,突破了学习的时空限制。

  在智慧教育技术的支持下,大学生能轻松实现自我培养。应倡导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给予大学生对自我学习的掌控权。通过自主制定与自我个体相适应的学习目标与学习计划,促进学习的人对自我的认识与对任务的认识。

  激发学习者开展自主学习的内部动机,为自主学习的开展与元认知监控的实施提供内在动力。同时自主学习不等于独自学习,同伴与教师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还扮演着重要的外部支架作用。

  同伴是自主学习中个体的主要交流对象,应增进同伴交流,从而促进大学生对认知的个体差异、他人策略选择、任务结构理解的加深。

  而教师主要负责给予学习者理念与方法上的指导,引导学生多角度的辩证思考,促进学习的人对个体认知的结果进行自我比较与判断,增强认知监控与认知调节,最终通过自主学习获得元认知发展。

  从钱学森先生所提出的“大成智慧学”到信息化2.0时代一种全新的教育生态,智慧教育从形而下的技术层面到形而上的理念层面,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应用。

  元认知作为学习者高阶思维,与人类进化有高度的相关性。在当前内部环境支持与外部环境需求的共同作用下,大学生元认知发展具备了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第一,基于社会比较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反馈干预理论分析了大学生元认知发展是大学生自我建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个体在数字技术构造的外部物理硬环境中与教学模式、教育学生的方式等非物化软环境交互。

  根据外部的反馈信息展开自我比较与社会比较,从而引发内外部元认知冲突,促进新旧元认知知识的迁移与同化,增强元认知监控能力。

  第二,当前大学生元认知各维度发展不均衡,元认知监控水平低于元认知知识水平。同时大学生元认知发展不具有学科与性别特征,仅在元认知知识维度表现出年级特征。

  大学生元认知发展是智慧教育高阶能力培养目标的一种,智慧教育技术以支架的作用,通过智慧教学法支持大学生元认知的发展,并基于理论分析形成了智慧教育视域下大学生元认知发展理论模型。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